去年12月以来,化学化工学院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17篇(含第一单位14篇、第二单位3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9篇,展示了较为强劲的学科发展后劲。
2022年12月2日,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发表王国宏教授课题组吴新鹤博士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High-yield and crystalline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photocatalyst: One-step sodium acetate-mediated synthesis and improved hydrogen-evolution performance”。吴新鹤博士为论文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湖北师范大学为论文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首次采用乙酸钠调控成功合成了具有高效分解水制氢活性的高晶化氮化碳光催化剂,解决了近些年氮化碳因其结晶度低导致其分解水制氢活性提升受限制的难题,为其实现工业化应用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2023年2月7日,该期刊再次发表吴奇博士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Nitrogen-doped Fe2O3/NiTe2 as an excellent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2020级硕士研究生李文静为论文第一作者,吴奇博士为论文通讯作者,湖北师范大学为论文第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是Elsevier出版社旗下、SCI中科院大类一区期刊,2022年影响因子为9.965。
2022年12月4日,国际权威期刊《Organic Letters》在线发表了周耀博士在氮杂环开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Assembly of Benzo[c][1,2]dithiol-3-ones via Acid-Promoted Denitrogenative Transannulation of Benzotriazinones”。周耀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及论文通讯作者,湖北师范大学为论文唯一通讯单位。《Organic Letters》是美国化学会旗下有机化学领域的权威期刊,SCI中科院大类一区Top期刊,同时也是nature index自然指数收录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6.072。该研究基于硫化钠作为硫源,首次报道了酸促进苯并三嗪酮的脱氮气环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取代的苯并二磺酚酮类化合物。该反应具有无需过渡金属催化剂、无需惰性气体保护、操作简单及底物普适性广等优点,为苯并二磺酚酮的构建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合成路线。该研究工作得到了湖北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项目及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资助。
2022年12月15日,国际权威期刊《Applied Surface Science》发表王国宏教授课题组王娟博士在碳基能源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0D/1D Cu2-xS/TiO2 S-scheme heterojunction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performance via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nduced photothermal effects”。2021级硕士研究生杨婧为论文第一作者,王娟博士、王国宏教授和李金懋博士为论文通讯作者,湖北师范大学为论文唯一通讯单位。《Applied Surface Science》是工程/环境领域TOP期刊、SCI中科院大类一区期刊,2022年影响因子为7.392。该研究为设计一种全光谱响应的光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还原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03079)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CFB569)资助。
2023年1月3日,国际权威期刊《Talanta》发表黄小欢教授团队在荧光传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Dual-key-and-lock AIE probe for thiosulfate and Ag+ detection in mitochondria”。2020级硕士研究生李军荣为论文第一作者,黄小欢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湖北师范大学为论文唯一通讯单位。《Talanta》是化学综合性期刊、SCI中科院大类一区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6.5。该工作设计了“双钥匙”开启的荧光探针,构建了基于三元共组装检测银离子的新策略,证明了靶向性探针在银离子和硫代硫酸根的协同作用下可“点亮”线粒体,通过双重加密有望提高生物诊断的精准度。
1月12日,国际权威期刊《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发表杨进华博士与广州医科大学赵军锋、九江学院黄华南合著的多肽和蛋白质合成领域的综述文章。论文题为“Active ester-based peptide bond form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eptide synthesis”。我院杨进华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湖北师范大学为论文通讯单位。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067008, 22277015)的资助。3月8日,该期刊再次发表殷国栋教授团队在有机合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TBHP-promoted multicomponent reaction to access 2-aminobenzoxazinones using sodium chlorodifluoroacetate as the C1 synthon”。2020级硕士研究生李会娟为论文第一作者,殷国栋教授和徐程博士为论文通讯作者,湖北师范大学为论文唯一通讯单位。该研究建立了一种以简单易得的靛红、氯二氟乙酸钠和胺为原料,叔丁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碱性条件下高效合成2-氨基苯并噁嗪酮类化合物的新方法。与传统的合成方法相比较,该反应路线条件较为温和、底物范围广且无需过渡金属催化剂,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该研究工作得到了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是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旗舰期刊、SCI中科院大类一区期刊,2022年影响因子为5.456。
3月4日,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发表胡艳军教授团队在纳米生物效应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Revealing the effects of ligands of silver nanocluster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m and ctDNA: Abstraction to visualization”。2020级硕士研究生胡傲虹为论文第一作者,尹苗苗博士和胡艳军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湖北师范大学为论文唯一通讯单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是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SCI中科院大类一区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8.025。该论文研究了不同结构的巯基分子作配体的银纳米团簇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揭示了表面配体对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为银纳米团簇的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2173029) 与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2022CFB919) 的资助。
3月14日,国际权威期刊《Small》在线发表陈金阳博士团队在纳米传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Closed Cyclic DNA Machine for Sensitive Logic Operation and APE1 Detection”。2020级硕士研究生柴青丽为论文第一作者,陈金阳博士为论文通讯作者,湖北师范大学为论文唯一通讯单位。《Small》是WILEY旗下纳米科学领域旗舰期刊、SCI中科院大类一区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15.153。该工作中,陈金阳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杂交链式反应(HCR)和催化发夹组装(CHA)协同双向激活的全闭环运转DNA机器,并将其用于高灵敏逻辑运算和分子检测,有望为相关肿瘤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启发。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004031)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CFB182)的资助。
除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外,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利用寒假积极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已申报提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青年项目16项,申报提交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经校内评审和省内盲评,已推荐1项面上项目、4项青年项目提交参加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